知海觀點
zhihai Views
全球能源轉型,伴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導致未來的石油需求比幾個月前預期的更低。分析顯示,這將導致到2025年計劃的大規模煉油廠的增量將遠遠超過停產量,除非某些產能提前關閉,否則利用率不可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隨著亞洲和中東煉油廠完成預定的擴建和新建項目,2020-2025年,新擴建項目預計將增加全球日產能1300萬桶。同時,關閉的產能僅達到約300萬桶/日,與新增產能相比,數量相對較少。這意味著2020-2025年間,凈精煉能力的增加將會達到每天1000萬桶。
Rystad Energy預計,在2020年凈增長達到了每天約40萬桶的數量。 這導致全球煉油產量將從2019年的1.026億桶/日增加到今年的1.03億桶/日。隨著2020年石油需求暴跌,調整后的需求將僅達到7720萬桶/日,導致煉油廠產能利用率從2019年的83%降至今年的75%。
隨著2021年以來石油需求的增長,煉油廠產能利用率2021年將會達到78%,并在2022年和2023年達到80%的峰值。此后,石油需求的增長速率將落后于煉油廠產能的增加,并且利用率將會持續下降,在2025年達到77%。
2020-2025年全球煉廠供需平衡預測
(資料來源:Rystad Energy)
對于煉油廠而言,這一年是毀滅性的一年,因為歷史性的產能過剩伴隨著全球燃料需求的下降,利潤率的下降并且導致已經陷入困境的煉油廠被迫提前關停。截至2020年,已有28家煉油廠宣布關閉。
大量對外宣布的關停的煉油廠集中在歐洲、北美和日本,預計到2021年底之前將關閉12家工廠。預計到2021年,亞洲煉油廠日煉油產量將減少超過100萬噸,亞洲50%的產能關閉來自中國。
盡管煉油廠的形勢嚴峻,但到2020年產能增加估計仍將達到140萬桶/日,預計到2023年底將再增加690萬桶/日,這將導致4年期間的凈產能增加約540萬桶/日。2019-2025年,全球煉油能力與需求之間的缺口將增加810萬桶/日,達到1100萬桶/日。
傳統上依賴產品進口的地區(例如東南亞)的產能增加,可能會趨使這些國家成為凈出口國,從而導致歐洲和澳大利亞等高成本地區的精煉廠可能被擠出市場,加速這些地區的精煉廠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