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數據
Maritime data
一、上半年回顧
1、國際市場
船隊規模增長收斂
上半年,世界油輪規模接近年初水平,總體規模同比增長2.0%。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6月1日,全球現役油輪船隊(萬噸級以上)共6634艘、5.83億DWT,較年初增長0.2%。其中,VLCC為2.238億DWT,較年初下降1.0%;蘇伊士型油輪規模增長3.2%;阿芙拉型油輪(含LR2型成品油輪) 規模下降0.1%;巴拿馬型油輪(含LR1型成品油輪) 規模不變;1萬~5.5萬DWT級油輪規模增長0.5%。
油輪拆解量猛增,前5月,總計拆解油輪96艘、約1234萬DWT,超過2017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長728%。其中,VLCC、蘇伊士型油輪分別拆解711萬DWT、84萬DWT;阿芙拉型油輪拆解267萬DWT;靈便型油輪拆解122萬DWT。前5月,新油輪總交付量134艘、約1439萬DWT,同比下降22%。油輪總規模凈增100萬~200萬DWT。
石油產需小幅增長
上半年,全球石油需求9860萬桶/日,同比增長1.6%,其中非經合組織國家需求5120萬桶/日,增長2.2%。上半年,全球石油產量預計9818萬桶/日,同比增長1.5%,其中非歐佩克石油產量約5945萬桶/日,同比增長3.0%(見表1)。
進口原油海運結構略有改變。據克拉克森預計,2018年,亞洲進口量占全球總量仍將超過五成,增幅較2017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印度進口由零轉為增長;中國、韓國、新加坡等保持較高增幅。受德國進口繼續減少影響,歐洲增幅收小。美國原油產量提高,北美地區進口加速下降。2018年,亞洲地區原油進口量同比增幅將為4.0%,占全球總量的56%。歐洲地區增幅從4.2%縮小至1.0%。美國原油產量提高,北美地區進口量下降6.0%。
出口原油運輸結構中,波斯灣地區出口量依然是主力,據克拉克森統計,2018年的出口量將小幅增長。由于委內瑞拉政局動蕩、產量銳減,拉丁美洲出口大幅減少。美國出口量將保持大幅提升。據克拉克森預計,2018年,波斯灣原油出口量將占全球總量的45%,同比增長1%,其中沙特保持穩定。非洲出口量占比將保持15%,同比增長2%。巴西增量未能抵消委內瑞拉的減少,拉丁美洲出口量將下降12%。俄羅斯海運出口增幅將收小至2%。美國出口量同比將提升90%,占全球總量的4%。
俄羅斯出口中國的原油增多,而這部分量主要通過管道運輸。俄羅斯出口歐洲的原油相應減少,彭博社援引管道運營商Transneft的數據顯示,前5月,俄羅斯通過其在波羅的海和黑海的主要港口發往歐洲的原油出口量下降19%。同時,俄羅斯至中國原油增多擠占了沙特等至中國的量,波斯灣產油國因此將這部分原油轉而銷往歐洲。另一個推動2018年原油海運結構變化的是美國,美國出口原油中流向歐洲的占比將從2017年的7%增至12%。據Business Insider預計,美國發往歐洲的石油及凝析油4月份觸及最高紀錄,日均約55萬桶。
即期原油運量減少
據克拉克森數據估算,上半年,三大原油油輪即期運輸市場成交運量約4.9億噸,同比下降4%。其中,VLCC運量下降5%;蘇伊士型油輪運量下降5%;阿芙拉型油輪運量增長1%(見表2)。
上半年,三大成品油輪即期運輸市場成交運量約2.1億噸,同比下降5%。其中,LR2型油輪運量增長2%;LR1型油輪運量下降5%;MR型油輪運量下降7%(見表3)。
原油運價基本持平
上半年,國際油價波動走高。布倫特原油現貨價年初在66美元/桶波動,2月中旬觸底61.9美元/桶后一路上漲,5月22日摸高80.42美元/桶。6月11日報74.58美元/桶;上半年平均70美元/桶,同比上漲36%(見圖1)。
受運力變化影響,上半年原油輪即期運輸市場行情先跌后漲,波羅的海交易所原油綜合運價指數從年初的700點上下波動跌至4月中旬的628點低位。由于油輪拆解速度加快,運力過剩壓力逐漸減輕,當5月中旬運輸貨盤開始集中進入時,運價開始反彈,下旬摸高781點。6月18日報736點;上半年平均675點,同比下跌18%。2018年《世界油輪運價指數費率本》的基準費率同比大幅上調,其中西非馬隆格/杰諾至寧波航線基本費率上調18.6%,相同運價的WS同比明顯下調。因此,剔除WS基準價調整因素,2018年的絕對運價將小幅下降,同比基本持平。
上半年,新加坡380CST燃油均價同比上漲26%。在油輪航次成本中,燃油成本通常超過五成,受此影響,油輪運輸的收益即等價期租租金(TCE)繼續大幅下跌,所有油輪其TCE都低于期租租金水平。據克拉克森統計,上半年,即期運輸市場VLCC平均日收益為0.57萬美元/日,同比下跌75%,其中波斯灣至日本航線收益0.87萬美元/日。蘇伊士型油輪平均收益為1.08萬美元/日,同比下跌38%,其中西非至地中海航線為0.73萬美元/日。阿芙拉型油輪平均收益為0.96萬美元/日,同比下跌40%,其中波斯灣東行航線為0.89萬美元/日,下跌31%。
成油運價小幅上升
得益于需求支持,上半年,國際成品油即期運輸市場行情止跌,部分航線小幅回升,波交所成品油輪綜合運價指數先高后低在498~656點,平均572點,同比下降8.3%。排除WS基準運價調價因素,絕對運價同比小幅上升。
各主要油輪TCE仍普遍低于期租租金水平。上半年,即期運輸市場MR型油輪平均收益為0.95萬美元/日,同比下降7%。其中,歐陸至美東3.7萬噸級油輪收益0.88萬美元/日,下跌20%;新加坡至澳大利亞東岸3.5萬噸級油輪平均收益為1.22萬美元/日,上升4%;波斯灣至日本航線7.5萬噸級和5.5萬噸級油輪平均收益分別為0.91萬美元/日和0.73萬美元/日,分別上升3%和下降5%。
期租行情有降有升
上半年期租租金下降態勢出現分化。一年期7.4萬DWT級及以下型油輪租金同比變化較小;7.4萬、4.7萬和3.7萬DWT級油輪租金分別為1.30萬美元/日、1.35萬美元/日和1.17萬美元/日,同比分別下降1%、上漲4%和上漲5%;31萬、15萬和11萬DWT級油輪租金分別為2.10萬美元/日、1.63萬美元/日和1.41萬美元/日,同比分別下跌24%、15%和12%。此外,三年期租金普遍高于一年期租金水平,五年期的高于三年期水平。
2、國內市場
原油進口增幅收小
中國石油進口需求保持增長,海關數據顯示,前5月原油進口累計1.9億噸,同比增長8.0%。
中國海運原油進口約占九成,航線以波斯灣、西非為主,其后是南美、俄羅斯。前4月,進口原油中,海運進口量占89%,為1.35億噸,同比增長4.5%。波斯灣進口量萎縮,非洲、俄羅斯等其他地區或國家的增量收小。波斯灣進口同比下降0.6%,占總量比例降至45%。非洲地區貨量同比增長9.7%,比重維持22%。中國原油第一大進口來源國俄羅斯的總進口量中,通過管道等非海運渠道運至中國的原油量飆升41%,其中海運進口量約1000萬噸,同比增長僅1.7%,比重降至7%。美國原油比重持續提升,其中海運進口量比重為4.1%。
影響進口原油海運量比重下降的因素有二。一是俄羅斯至中國第二條原油管道,即東西伯利亞至大慶管道年初啟用,年運能1500萬噸;二是緬甸至云南省管道2017年4月投產,年運能2200萬噸。隨著云南省煉油系統擴能,未來也將減少中國進口海運量。
原油運價低位盤整
上半年,中國進口原油運價呈現低位盤整走勢,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中國進口原油綜合指數上半年波動下降在500~684點,平均588點,同比下跌21%(見圖2)。
中國原油進口航線運價2017年冬季運行在年內較高位置,拉斯坦努拉至寧波27萬噸級油輪運價(CT1) TCE10月份摸高至2.5萬美元/日(見圖3)。由于運力過剩壓力依然較大,年初,CT1的TCE落在1.0萬美元/日附近,運價為WS44。受冬季用油需求支持, 1月的CT1出現一小波行情,運價摸高至WS50.5,TCE約1.5萬美元/日。后受“春節”假期影響,運價不斷下跌,至3月上旬觸底WS35.90,TCE僅0.5萬美元/日。3月下旬,中國原油期貨上市交易,石油貿易用人民幣支付結算的準備隨之展開,最早下半年試點,最初可能面向俄羅斯和安哥拉。煉廠也在3月份進入檢修期,山東地煉開工率下滑,加之陸地原油庫容較小,部分又在被用作原油期貨交割庫,短期內庫容暴滿。當進口貨盤成交增多時,山東卸貨港油輪排隊,有效運力減少,過低的運價反彈至WS47,TCE約1.3萬美元/日,反彈力度依然有限。
進入4月的運輸淡季后,運價又疲軟跌至WS40以下,TCE跌進1萬美元/日。物極必反,低迷運價和高企油價終于促使大批油輪拆解,一季度末的運力出現萎縮。5月下半月起,市場行情波動上行。6月15日報WS47.50,較年初上漲7.1%。CT1上半年平均WS42.81,同比下跌33%,排除基準運價調價因素,絕對運價同比下跌約10%;TCE平均0.89萬美元/日,同比下跌58%。西非馬隆格/杰諾至寧波26萬噸級油輪運價(CT2)同步起伏,年中報WS47.92,較年初上升4.2%;TCE平均1.16萬美元/日,同比下跌55%(見圖3)。另外,阿芙拉型油輪俄羅斯科茲米諾至中國北方港口10萬噸貨盤的包干運費小幅減少在40萬~52萬美元。
二、下半年展望
1、運力增長或將放緩
截至6月1日,新油輪訂單總計6910萬DWT,2018年還將交付2180萬DWT,占當前總運力的4%,其中VLCC訂單總計3350萬DWT,2018年還將交付940萬DWT,占當前VLCC總運力的4%。
從船齡看,目前總運力中20年及以上船齡運力占4.0%。原油輪VLCC中占3%,蘇伊士型、阿芙拉型和巴拿馬型油輪分別為4%、5%和5%;成品油輪LR2型油輪中占5%,LR2、MR型油輪分別為3%和6%,4萬DWT級以下型油輪,則超過10%。若這些油輪退出,年底油輪總運力(1萬DWT級以上)同比增長將收小至0.2%。
克拉克森5月份預計,至年底,油輪總運力將增長1.0%,增幅同比收小。原油輪船隊約3.8億DWT,增長1.4%。其中,VLCC約2.23億DWT,增長1.1%;蘇伊士型和阿芙拉型油輪分別增長3.8%、0.3%;巴拿馬型油輪萎縮4.5%。成品油輪將達到1.59億DWT,增長1.5%。其中,LR2和LR1型油輪分別增長2.3%、2.1%;1萬~6萬DWT級油輪增長0.9%。
2、油運需求增幅加大
國際能源署預計,2018年全球石油需求為9920萬桶/日,同比增長1.5%。其中,非經合組織國家需求5150萬桶/日,增長2.2%;非歐佩克原油產量6000萬桶/日,增長3.1%。歐佩克二季度產量若按4月份預計,下半年按2017年預計,全年全球產量增長約1.8%(見表1)。
克拉克森5月份預計,2018年全球原油海運量為20.5億噸,同比增長2.0%;成品油海運量12.2億噸,同比增長3.4%。總體石油海運量同比增長2.5%,增幅較2017年減小。
美國和俄羅斯因素引發海運結構發生變化。美國出口增加,歐洲進口從波斯灣和俄羅斯轉向美國,周轉量增大。俄羅斯出口中國的數量增加,俄羅斯至中國的管道運輸量在未來會增加,海運量將受到影響。正負影響綜合后,2018年,全球石油海運周轉量預計同比增長4%,超過運量和運力增長,原油輪需求約3.21億DWT,同比增長3.9%,其中VLCC和蘇伊士型油輪分別增長4.0%和4.5%。成品油輪需求達到1.34億DWT,增長3.6%。其中,LR2型油輪需求增長4.1%;LR1型油輪需求增長3.9%;包含MR型油輪的小型油輪需求增長3.3%。
2018年,全球油輪過剩約15%,約8300萬DWT,增速較2017年收小2個百分點。蘇伊士型、巴拿馬型原油輪和LR1型成品油輪過剩較為嚴重;VLCC,阿芙拉型和LR2型成品油輪較為平衡;包含MR型成品油輪在內的1萬~6萬DWT級油輪的過剩程度中等。原油輪過剩15%。其中,主力船型VLCC過剩13%;蘇伊士型和阿芙拉型油輪過剩分別為24%和13%。成品油輪過剩16%,約2470萬DWT。其中,LR2和LR1型成品油輪過剩分別為14%和21%;1萬~6萬DWT級油輪過剩15%。
3、運價或將觸底回升
受天氣和用油的季節性因素影響,下半年全球運輸需求通常略高于上半年水平。2018年的運力供應壓力減小,運輸需求增長超過運力增長,預計下半年油輪運價將觸底并有望小幅回升,原油輪的全年平均運價將略低于2017年水平,成品油輪全年平均運價將略高于2017年水平。由于影響運輸成本的油價2018年持續推高,運輸收益仍面臨較大壓力。
(執筆 :上海航運交易所信息部 汪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