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海資訊
zhihai news
當地時間1月25日,礦業巨頭淡水河谷(Vale)位于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布魯馬迪紐市的一處尾礦壩發生潰壩,大量泥漿與工業廢料沖向了附近的一個社區。1月28日截至發稿時,路透社最新消息顯示,該次事故遇難者人數已升至58人,另有超過300人失蹤。負責搜救的巴西政府部門發言人表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失蹤人員生還的希望已經渺茫,遇難者人數將繼續上升。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大陸最大的采礦業公司。1月25日事故發生后,在美國上市的淡水河谷股價已暴跌8.08%。1月28日,截至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稿,該公司股價盤前繼續大跌超8%。
事故對鐵礦石市場也造成了直接沖擊:1月28日,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小幅低開后價格高位震蕩,漲幅一度接近6%,最終報收于550.5元,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上漲2.8%。
鐵礦石期貨猛漲
東吳期貨28日指出,受周末巴西礦難影響,本周鐵礦石會在短期內受沖擊嚴重。“今天的漲勢肯定基本上是由于這(礦難)。事件發生后,新加坡鐵礦掉期也上漲了4%。”東吳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張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事故發生當日,新加坡市場的鐵礦石期貨和掉期價格也均出現過大幅上漲。其中2月掉期上漲3.05美元至77.5美元,2月期貨上漲3.5美元至78美元。“鐵礦現貨也已應聲上漲,巴西粉礦漲了20-30塊,澳洲粉礦漲了15-20塊,可見事故的短期沖擊還是比較嚴重的。”張璐補充說。
發生尾礦潰壩事故的Feij o鐵礦礦區是淡水河谷Paraopeba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2017年鐵礦石產量為2630萬噸,占淡水河谷總產量的7%。其中,Feij o礦區2017年產量為780萬噸,僅占淡水河谷當年產量的2.1%。
金聯創分析師杜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由于事故礦區產量并不大,短期的波動會存在一些炒作的影響。在他看來,近兩年來鐵礦石價格相對沉寂,而今年的價格“說好也不好,說差也不差”,走勢相對穩定。“出現這么一個事故,一開始肯定市場的炒作氣氛會比較強烈。”他說,“但因為實際產量并不大,之后還是會慢慢回歸理性。”
鐵礦石整體供應仍充足
國泰君安期貨產業服務研究所在報告中指出,單純從產量上看,該事故實際影響較小。但由于該地區近年來連續發生嚴重礦難,不排除巴西政府會進一步對淡水河谷各礦區加強整治力度的可能,從而對后者鐵礦石供應產生長期影響。
中信期貨黑色建材組則進一步指出,事故礦區位于淡水河谷東南部系統,該系統2018年前三季度合計產量為7786萬噸,占比27.45%,產量較為可觀。由于兩次礦難均發生于米納斯吉拉斯州,如果引發東南部系統的全面整治或檢修排查,可能導致淡水河谷乃至巴西鐵礦石產量受到較大影響。
“事故礦區本身是廢棄掉的,其所屬的中型礦區的直接產量也不大。”張璐表示,“關鍵在于,事件后續可能導致的對整個巴西南部系統在安全、環境方面的檢查。”她認為,去年巴西鐵礦石產出增量較多,礦難本身對產量影響有限。
但從廢料泄漏量與傷亡人數上看,本次礦難目前暴露出的問題已較為嚴重,且需要巴西軍方出動救援,并引發巴西總統的親自表態。“如果后續影響到發運量,可能會帶來國內供需的一些失衡。”她表示,“目前來自巴西的鐵礦石占我國整體進口量約為1/3,澳洲約為2/3。”
國泰君安指出,大連鐵礦石期貨5月主力合約從11月末以來連續上漲,長期來看2019年鐵礦石整體供需邊際改善已成為市場共識。短期來看,鋼廠春節前的大幅補庫(存)是上漲的主要驅動,而此次礦山的突發事故將進一步激發市場做多熱情。
中信期貨則在報告中指出,此前帶動鐵礦石掉期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鋼廠集中補庫基本結束,淡水河谷此次礦難使鐵礦石得到新的因素提振預期,鐵礦石短期偏強的格局料將維持。
杜成也表示,“稍微看好”春節后鐵礦石市場。他指出,國內近年來環保限產影響較大,對鐵礦石需求一般,但目前已有對制造業、交通運輸、基建等領域加大投入的信號。他表示,“‘四大礦山’接下來兩年仍處于一個產能釋放的階段,總體來說鐵礦石依然供大于求,明年鐵礦石可能稍微偏強震蕩。”
淡水河谷礦區或迎嚴格整治
這已是淡水河谷近年來在同一州發生的第二次嚴重礦難。2015年11月,淡水河谷和必和必拓合資的Samarco公司位于該州的一處尾礦壩曾發生決堤,兩次事故的發生地相距僅100公里。前次礦難造成19人死亡,同時泄漏出6000萬立方米廢料,被稱為巴西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該礦山隨后停產,至今尚未恢復生產。
淡水河谷首席執行官Fabio Schvartsman表示,位于Feij o的事故礦壩本已停用,其儲存有1200萬立方米的有害廢料,遠少于2015年Samarco潰壩事故時泄漏出的6000萬立方米。“對環境的影響會小很多,但是人員傷亡十分可怕。”Schvartsman表示,1月10日時檢測設備尚顯示該尾礦壩處于穩定狀態,目前仍無法判斷導致潰壩的真正原因。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如果該次礦難失蹤的300多人最終被發現已遇難,則將成為史上第二大類似形式的礦難,僅次于1966年發生于保加利亞的一次導致488人遇難的潰壩事故。
多方消息顯示,三年內同一州的兩起嚴重礦難已引起各方的強烈關注。巴西前環境部長Marina Silva在25日通過推特表示,對3年前發生于Mariana的嚴重的生態破壞的調查尚未結束,相關方也尚未遭受懲罰之時,歷史就已經重演。“政府和礦業企業沒有吸取任何教訓,這是不可接受的。”
布魯馬迪紐市長Avimar de Melo Barcelos指責淡水河谷“粗心與無能”的同時,也指出米納斯吉拉斯州政府疏于監管,并宣布對淡水河谷罰款1億雷亞爾(約合2650萬美元)。
當地時間1月27日,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檢察官辦公室又凍結了淡水河谷50億雷亞爾(約合13.3億美元)的資產用于應急救援與重建,這也使得淡水河谷因潰壩事件被凍結資金的總額達到了110億雷亞爾(約合30億美元)。